2024年6月6日19:00,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以一场“中国音·中国乐·中国节”之“端阳雅韵”春江花好月儿圆音乐会”为市民送上端午问候。
本场惠民演出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和中国音乐学院联合出品,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制作,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北馆)承办,充分依托“‘京’彩文化,青春绽放”实践平台,延续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中国乐·中国年”新春品牌系列活动,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为传统佳节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当日,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李野、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北馆)馆长岳昌涛等到场观演。
音乐会开始前一小时,文化馆内便聚集了很多观众,在等待观看演出时,他们积极参加了海淀区文化馆(北馆)组织的端午特色手工制作活动。两位老师耐心地为市民讲解制作“香包”和“翻花龙”的方法和步骤,这场端午特色手工制作活动也与本场的端阳雅韵主题音乐会相辅相成,现场节日氛围格外浓厚。
音乐会开演之前,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北馆)馆长岳昌涛与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李野在文化馆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岳昌涛表示,本场高品质的“端阳雅韵”音乐会是今年海淀区文化馆(北馆)端午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他认为,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上演这场音乐会具有特殊意义,结合端午特色的手工制作活动,增强了传统佳节的文化气息,市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经典民乐《喜洋洋》的热闹开场,本场音乐会正式拉开了帷幕,本次音乐会曲目设计丰富,既有如《春江花月夜》和《百鸟朝凤》这类群众耳熟能详的民乐作品,也有如《牧民新歌》和《葡萄熟了》这类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乐曲,还有如《红丝绒》和《山歌》这类曲风较为现代、时尚的新创作国乐作品,为观众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员梁梦婷担任导聆,在每首曲目表演前,梁梦婷向观众介绍不同曲目的乐器编制、乐曲背景等信息,让观众在享受美妙旋律的同时了解更多国乐知识。
最后,一曲轻快激昂、富有动力的《步步高》将现场气氛推到高潮,以积极上进的美好寓意,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在观众强烈的热情邀请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带来了一曲经典的、欢快热烈的返场曲目《花好月圆》,为大家献上最诚挚的端午祝福。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掌声不断,迟迟不肯离场,纷纷要求“再来一首”。不少观众反映,这是第一次观看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国乐音乐会,使即将到来的端午佳节味道更浓、更正了,期待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观看这样优质的音乐会。
一位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小观众表示,本场音乐会的乐曲他都非常喜欢,印象最深刻的是具有新疆地域风格的《葡萄熟了》,这首曲子使他感觉很开心很激动。
本场音乐会的导聆、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梁梦婷在演出结束后接受了学习强国记者的采访。“在本次演出曲目选择上选择了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作品,如竹笛名曲《牧民新歌》、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等,台下观众连连叫好。我们想以中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唤起大家的民族归属感和家国情怀,也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市民朋友们欣赏到更多的民族音乐,包括台下也坐了很多小朋友,这个就是最直观的去宣传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梁梦婷如是说。
“中国音·中国乐·中国节”是中国音乐学院自2024年起打造的“中国音·中国乐·中国年”新春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精彩延续,同时,这也是本年度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乐季的重要展示特色,重在以传统音乐展现中国传统节日色彩。
本次“端阳雅韵--春江花好月儿圆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音乐会”便是该品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之一。本年度我们将持续开展“中国音·中国乐·中国节”系列音乐会,致力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普及和推广,以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为传统佳节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
出品 | 艺术实践中心
文案 | 郭佳佳
排版 | 闫轩宁
修订 | 杨一涵
一审 | 亓梦婕
二审 | 李 野、胡廷江
三审 | 樊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