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9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出品、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策划并制作的“甲子回眸·致敬经典”——《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教学版)将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正式首演。本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领衔,联合声乐歌剧系、艺术管理系、作曲系、音乐学系、教育学院等教学系部,协同教务处、研究生院等教辅部门,在为期一个多月的集中音乐作业与戏剧排练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在曲目编配、剧目排演、学术调研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建构起多维度、多元化的学科支撑体系。
艺术实践中心
艺术实践中心积极推动中国经典民族歌剧的传承、创新、发展与传播,以全新的制作形式孵化《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联合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及各个院系探索中国歌剧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引进专业院团的歌剧制作模式,为音乐表演、音乐创作、艺术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学生搭建艺术实践的大平台。同时,艺术实践中心领衔并联动学校战略合作单位,与国家大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和中央歌剧院等文旅部直属文艺院团构建合作,在歌剧制作的演出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构建起紧密的歌剧排演与歌剧人才培养的合作路径,为学校发展歌剧艺术、培养歌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声乐歌剧系
声乐歌剧系全力配合《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教学版)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对角色选拔、导师团队组建、音乐表演、戏剧排练、演员管理、舞台合成等,均给予了大力支持。系领导班子带领美声、民族、表演、钢琴艺术指导等方向的导师团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全身心投入歌剧的排演与教学,共同探索歌剧人才培养在教学与剧目排演中的机制创新,致力于传承中国经典民族歌剧和红色音乐文化。
演员感想:
声乐歌剧系2023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研究生陈含露:
我非常荣幸能参与到我们本次民族歌剧荟萃的演出中来,并且挑战这样一个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角色。在排练中,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凝聚力,在每位演员、导演、指挥、艺术指导老师以及工作人员们共同的努力和高度配合下,才让我们的演出能够完整呈现。排练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从大家的身上不断学习,这于我而言就是巨大的财富。同时,通过此次排演也让我挖掘出了自己的潜能,收获了更多的进步和成长。
声乐歌剧系2022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研究生朱歌格:
经过深入的角色研究和多次的排练,我深刻感受到江姐及狱友们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仅提升了表演技巧,更学会了团队合作与角色塑造的重要性。这次演出排练中所积累的经验都将是我们学习之路上的宝贵财富,十分期待此次演出的精彩呈现。
声乐歌剧系2022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研究生郝君波: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策划并制作的“甲子回眸,致敬经典”——《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教学版)的排演活动,并饰演《小二黑结婚》中的重要角色——小二黑,对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体验。在排演过程中,我首先被剧本的深情所打动。这部歌剧讲述了小二黑与小芹经历重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通过深入了解角色,我更加明白了爱情的真谛和婚姻自由的来之不易。在排练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歌剧的演唱要求极高,不仅要注重声音的控制,还要兼顾戏剧表演。在陈蔚导演、韩洛怡老师、金刚指挥、任卓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思,逐渐掌握了少许歌剧的演唱技巧,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此外,组内成员的相互配合也十分重要。在排演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督促,为了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共同付出努力,与此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由衷的感激学校、感恩老师,为我们提供如此难得的学习平台,受益匪浅。我将珍惜这次经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乐歌剧系2023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博士生张依人:
歌剧排演是一点点缝缝补补的过程。舞台艺术也是缺憾的艺术。任何时刻都别担心当下的不完美,只管去暴露、去发现。船停泊在港湾固然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初衷。只要我们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就能一次次抚平裂痕,重塑更好的自己。
声乐歌剧系2020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本科生王一卓:
我觉得非常荣幸能参与本次歌剧排演。在角色塑造过程中,指挥、导演和项目组的各位老师给予了我诸多弥足珍贵的指导意见,正是这些“手把手”的指导让我对饰演角色的打磨经历了“理解”到“成型”再到“突破”。这种“先立后破”的根基决然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我将从本次排演中认真汲取经验,脚踏实地,争取在未来做得更好。
声乐歌剧系2021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本科生李奕娴:
这五部作品的呈现形式是通过演员来展现的,但万不能忽略了背后的力量,当我以演员的身份加入到排练剧组之后,便有了更客观更近距离的接触其他幕后工作人员的机会。我面对的是一个极度专业且庞大的剧组团队,指挥、导演组、制作组、艺术指导组、舞监组、灯光组、音效组、妆造组、道具组、摄像组…如此多的人都在为了一场歌剧演出而辛勤付出,他们各司其职,倾尽全力解决所有舞台上的难题,总是最早到达现场,也是最晚离开的。演员本身并不自带光芒,而是通过把握机会,全心全意地塑造每一个角色,才真正闪耀起来。正如江姐所言:“竹签是竹子制成的,共产党员的意志坚如钢铁。”我们会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共同塑造这部杰出的作品。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部作品传递出一些美好与正能量,给更多人带来温暖和激励,那将是锦上添花!
声乐歌剧系2022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研究生刘清儿:
国音甲子华诞之际,在学校领导、老师和业内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有幸以演员的身份再次触摸经典。我作为《江姐》剧组中的一员,在此次排演的全过程中深受启迪与感动。面对舞台,主创团队精益求精、细致入微地率领我们不断认识新的自己,激发角色诠释的真实手段和鲜活气质。两天后,《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教学版)将在国音堂音乐厅拉开首演帷幕,我们也将怀揣对先辈精神事迹的崇敬,以饱满的热情献礼校庆、致敬经典!
声乐歌剧系2022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研究生由佳汇:
参与《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且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走出琴房,将所学所思付诸实践,接受真实的舞台检验。一个多月来从音乐作业、戏剧排练到合乐彩排,我收获颇丰,深刻感悟到歌剧不仅仅是声音和技巧的展示,更是对角色情感和生命力的细腻呈现。
声乐歌剧系2020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本科生冯诗琪:
很荣幸能在建校六十周年之际,参演《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洪湖赤卫队”秋菊的角色。从参加选拔到排练过程,在导演指挥老师们的指导打磨下,我对经典歌剧作品的人物特点以及表现形式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声台形表全方位细致入微的训练,既是让我不断积累歌剧表演经验,也是对我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感谢学校的重视和全体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为我们提供如此宝贵的近距离接触歌剧的机会,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歌剧。共同为校庆献礼,预祝演出圆满成功。
声乐歌剧系2023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本科生解瀚:
在这次这歌剧排演中,与中央歌剧舞剧院的优秀指挥和艺术指导老师合作排演白毛女这部歌剧的经典片段,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在老师们身上获得了灵感体会用新角度看问题。
能在大一就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合作学习,和优秀的学长学姐搭戏排练,都是我的幸运和一次宝贵的经历!每一个折子戏所表达的精神内涵都影响着我,不仅是我深度体会的白毛女喜儿,其他剧中的每个人物都给我丰富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时而感动时而愤恨。
我十分感激和珍惜学校搭建的这个平台,老师们给予我的教诲和建议。我会吸收这次活动的宝贵知识财富继续努力学习歌剧!
声乐歌剧系2023级中国声乐民族方向研究生雷双霜:
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歌剧荟萃的排演,在最初的排练中,我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其实很模糊,在排练的每一个瞬间,我都能感受到团队里每个人的付出和热情,这种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让我深深被触动。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如何与同伴们默契配合,共同克服困难。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表演技巧,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更加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舞台上的瞬间,也为我未来的人生道路增添了宝贵的财富。感恩学校,感恩每一位为此付出的老师们!
教务处
教务处与艺术实践中心协同合作,共同推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其中包括课程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项目制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培养具有舞台实践能力的优秀音乐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生院
《舞台表演艺术排演实践(剧目)》是研究生院在顺应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重要教学举措,在课程设置基础上配合艺术实践中心推出《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项目。研究生院在与学校艺术实践中心全方位合作的基础上,提升音乐专业博士、专业硕士的核心专业能力。课程创造性地实行“一课多师制”,汇集国内外顶尖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理论家、导演、艺术指导等业内专家组成导师团队。课程以高质量歌剧作品的呈现为路径,提升国音学子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认知,提高歌剧表演、创作、研究、评论等多重能力,实现歌剧理论研究与歌剧表演实践的全面提升与多元发展,为中国歌剧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作曲系
《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音乐会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庆6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是学校全面展示艺术人才培养成果,彰显创演实力,发展和传承中国民族歌剧的生动实例,是国音赓续”红色血脉“的诚意之作。
作曲系与艺术实践中心、声乐歌剧、国乐等系部精诚合作,积极参与并全力配合此次展演活动。青年教师王东旭、曹胜楠,作曲专业博士生张晏宁、硕士生阙以松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此次音乐会中四部歌剧的钢琴版乐谱的编配工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宝贵和难得的实践机会。通过编创与参与现场排练,了解音乐创作、戏剧脚本与舞台表演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深入认识和理解歌剧这种综合艺术形式对一个作曲家的全方位成长与锻炼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通过参加此次实践活动,将启发他们对未来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更多思考。
《江姐》乐谱编配
作曲系教师王东旭:
《江姐》是中国经典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历经几代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历久弥新。本次缩谱工作以2000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总谱为蓝本,结合参考了目前已有的钢琴谱,对歌剧中的几个经典片段进行了更为细致、完整的钢琴缩编。此版本有两个特色,其一是在尊重、把握原作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对钢琴织体、和声进行了更加艺术化的改编,使其更加贴近音乐形象与音乐表达内容,符合当代的艺术审美。其二是对音乐记谱法的整理。在与指挥金刚老师的共同探讨下,对音乐速度、力度、表情术语都进行了更为规范、准确的标记,也对总谱中的一些节拍进行了更为合理化的重新编写,力求在经典版本的基础上再打磨出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的高质量版本。
通过参与此次工作,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经典民族歌剧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守信仰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代代相传!
《洪湖赤卫队》乐谱编配
作曲系教师曹胜楠:
本次改编以1961年公映版本为主,在尊重与不影响歌剧本身风格的前提下做新的改动,尽可能符合当下音乐审美。在改编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不同版本,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经典作品的珍视与热爱。
感谢指挥金刚老师与钢琴艺术指导邓煜老师在乐谱调整中给予的帮助。
《白毛女》乐谱编配
作曲系2022级博士生张晏宁:
很荣幸能够参与到《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这一项目之中,在此次活动中我担任歌剧《白毛女》的乐谱编配。作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白毛女》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歌剧《白毛女》的总谱包含两个版本,其一为2004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五幕歌剧《白毛女》,其二为2015年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新编配的版本。此次编配中,在力求于保留原作核心框架的基础上,将两个版本的精华相结合,再根据本次活动的指挥金刚老师基于指挥法与乐器法的原则,重新编配了这一全新版本,使之能够更适用于当下的学习与演出,也为年轻一代的演员提供了综合性更强的版本。
在此次编配过程中,我同样收获很多。我国的民族歌剧创作中借鉴了大量传统的戏曲元素,如何将这些元素更直接准确地呈现在全新版本之中,也是本次编配过程最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学习与研究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小二黑结婚》乐谱编配 作曲系2023级硕士生阙以松:
本次《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缩谱工作中,我负责《小二黑结婚》。在缩编过程中,我了解到钢琴缩谱需要在大体忠于原谱的基础上,同时符合钢琴的演奏法来进行缩编。此外,原谱中一些比较模糊的地方,我也在和指挥及演员排练的过程中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其中也借鉴了现有的一些演出录像录音。
艺术管理系以体系化的学术知识与艺术质量管理助力《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项目制作,联合艺术实践中心共同探索歌剧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学科体系建设。从项目策划阶段至排演阶段,艺术管理系充分利用各领域资源,将学科人才与红色剧目实践融合,以专业知识嵌入剧组各部门形式,全面参与整剧策划、演员选拔、排演记录、服化道筹备、宣传推广等环节,保障项目有序进行。
艺术管理系2021级本科生李耘果:
作为艺术管理系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参与《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这一项目的制作组中,完善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本校对与编辑,以时间管理、风险管理等项目管理理念完善项目的乐谱管理、服装道具、日程规划、宣传推广等环节的工作,并全程担任场记、剧务等排练工作。于我而言,能以复合的能力应对艺术项目中的变化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宝贵的机遇,感谢艺术实践中心。
艺术管理系2021级本科生任天佑:
很荣幸能够全程参与到《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的项目中,在项目前期进行五部经典剧目的文本校对,并参与到荟萃教学版的演员选拔工作以及乐谱的整理复印工作等;在项目中期持续跟进五部剧目的排练,担任了场记、剧务等工作,统筹协调配合老师完成各项工作;在项目后期,筹备演出妆造,参与了《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教学版的宣传工作,包括撰写采访提纲、宣传预告视频脚本以及推进宣传片等工作。在此次项目中,不仅让我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让我深入了解了歌剧制作的过程,为我以后步入艺术管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学系
在此次活动中音乐学系为项目的资料调研、文案撰稿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音乐学系学生积极参与,并组建宣传工作小组,负责撰写各剧目剧情梗概与唱段介绍。学生们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与学术研究成果,对本次歌剧荟萃各个剧目撰写剧情梗概和经典唱段的曲目介绍。在查阅及总结过程中,学生对这五部中国经典民族歌剧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创作灵感,深入研究了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中国戏曲与传统民歌元素。
音乐学系2023级本科生张昀琪:
在《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的项目中,我负责唱段曲目介绍和剧情梗概的撰稿工作。这是一次深入了解并传播中国民族歌剧文化的宝贵机会,在这期间,我对每一部歌剧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以及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撰写唱段的曲目介绍过程中,我力求准确捕捉每首曲目的情感核心和音乐特色,通过精炼的语言将观众带入到歌剧的世界中。而在剧情梗概部分,我注重将复杂的情节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表达。
参与本次《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的项目为我的专业学习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魅力和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未来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音乐学系2023级本科生姚玥彤:
在本次《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的前期准备中,我负责了首次联排的宣传稿件撰写工作,对《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小二黑结婚》三部歌剧撰写了唱段曲目介绍,编写了《党的女儿》《江姐》两部歌剧的剧情梗概文字。
在撰写宣传稿件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这些经典民族歌剧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初衷,这让我对革命工作者的精神与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悟,任何文艺作品的宣传都需要宣传人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对于艺术作品的重点核心把握。
本次《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项目立足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旨在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歌剧艺术的精华,为我国培养创新式复合型的歌剧人才。这次的课程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对中国经典民族歌剧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教育学院
在本次《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排演中,教育学院的多位学生以合唱演员的身份参演了歌剧《党的女儿》最后的大合唱《杜鹃花》。
中国歌剧艺术要蓬勃发展,需要创研评多方面人才共同筑力,也需要相关歌剧人才积极投身教育领域,促进歌剧艺术普及与传播。与此同时,歌剧作为综合性的高雅艺术形式,是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
本次歌剧排演,帮助学生完成了从课堂走向舞台的跨越,为将来走向讲台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经历和经验。教育学院的学生深度参与到歌剧排演中,在一次次重复与配合中,更深入理解了中国民族歌剧的人文内涵,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均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育培养内涵、拓展美育教育研究方向等均有重要意义。
教育学院教师陈克:
特别感谢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给我们提供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教育学院的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歌剧折子戏的合唱演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与提高的过程,音乐教育最好的提高方式之一就是舞台实践。期待今后特别是即将迎来的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我们能够参与更多的活动与实践,为中国音乐学院校庆献礼!
《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项目充分挖掘国音学子在歌剧表演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全新制作的中国经典民族歌剧作品,打造中国歌剧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成果展示平台。同时,全校多个教学单位的学术支持和教辅部门协同的资源支持对《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保障,是中国音乐学院对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学科体系建设的有效探索。
出品 | 艺术实践中心
文案 | 李耘果、黄子庭
视频文案 | 任天佑
排版 | 易思嘉
一审 | 亓梦婕、杨一涵
三审 | 李野
三审 | 樊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