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及中俄文化年,“青春之友·乐享未来”中俄青年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隆重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和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承办。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切尔内舍夫·马克西姆及北京市对外友协常务副会长张谦到场为本次活动致辞。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表示,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表达形式,跨越国界,架起了中俄两国人民沟通的桥梁。中国音乐学院将以“中俄文化年”为契机,加大文化艺术交流力度,拓展交流内容与形式,进一步推动两国音乐文化融合,促进世界音乐的繁荣发展。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切尔内舍夫·马克西姆表示,在中俄文化年框架下中俄双方将在中国的51个城市和俄罗斯的38个城市举办多种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在两国建交75周年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青年音乐家的精彩表演,共同见证了俄中两国艺术家的友谊。
北京市对外友协常务副会长张谦表示,中俄青年音乐会是北京市对外友协积极响应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中俄文化年”的具体举措,市对外友协愿意成为中俄民间交往和艺术交流的桥梁,为中俄文化互鉴、人民世代友好贡献力量。
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顾晓丹与对外经贸大学俄籍留学生廉宗硕担任主持人。俄罗斯驻华使馆外交官、各界人士、留学生代表,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师生代表等500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党院办公室主任胡涌,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指挥系副主任金野等到场观演。
音乐会包含“民族记忆的音符”、“乐器的对话”和“中俄友谊长存”三个篇章,来自中俄两国的青年艺术家们以音乐为纽带,讲述两国文化交流情谊,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中俄音乐文化盛宴。
民族记忆的音符
第一篇章“民族记忆的音符”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在读博士生、中国铁路文工团独唱演员吉天带来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拉开帷幕。吉天高亢嘹亮的音色迅速把观众带入山西太行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简洁明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得这首扎根于土地的山西左权开花调淋漓尽致地诉出缠绵爱意。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在读博士生向安怡演唱由艺术实践中心创作部负责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胡廷江改编自哈萨克民歌的《玛依拉变奏曲》,她以精湛的花腔在三次变奏中将这首歌曲推向了高潮,生动地呈现出时而活泼时而柔情委婉的少女形象。
《战马》由俄罗斯青年学生丹尼尔金·叶戈尔演唱。作品虽名为《战马》,却并非万马奔腾的激昂,而是以深沉的音调开篇。此曲仿佛是一幅描绘俄罗斯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壮丽画卷,糅杂着时代独有的静谧悲壮的百感交集,既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
《什刹海,心灵的恋歌》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李琳及其琳琅芳华团队演唱,极具“老北京情怀”。李琳以轻快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什刹海湖畔,感受波光粼粼的美好景象。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歌剧教研室副主任赵云红演唱的《波列罗》则是一首极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作品。赵云红以兼具力量与柔情的声线和丰沛的情感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低声区的深情款款,还是高音区的激情四溢,都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
随后,俄罗斯歌手加梅林·叶夫根尼带来俄罗斯经典曲目《路漫漫》,再一次调动了全场观众的热情。加梅林·叶夫根尼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弄,表演自然而真挚,在节奏的快慢变化之间透露出对家乡和往日美好的深情回忆。
乐器的对话
由彼得罗夫·维塔利演奏的《Andante Maestoso》来源于柴科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彼得罗夫·维塔利优雅而深情的演绎展现了一段沉思的诗篇,缓缓诉说着内心的复杂情感。
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小提琴演奏家黎雨荷与大提琴演奏家冯尧一道带来改编曲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x 喀秋莎》。小提琴的音色明亮悠扬,烘托了欢快的氛围,大提琴则以其低沉而深情的音色,为曲子增添一份厚重。两首经典歌曲之间的完美衔接,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和谐共鸣共同激发了音乐新的魅力,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怀旧的俄罗斯夜晚。
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加利茨基·安德烈为观众献上了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作品《俄罗斯舞蹈》。这首作品节奏强烈、民族色彩鲜明,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热烈而充满活力的俄罗斯舞蹈盛宴。在加利茨基的演绎下,乐曲中的每一个节拍都如同舞者的脚步一般,有力而坚定。
杰缅季耶娃·亚历山德拉以《如同月亮一般》带领观众进入了一场诗意之旅。此曲以简洁而纯净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宁静深幽的夜晚中,关于月亮、梦想与爱情的美丽画卷。演奏者巧妙地运用吉他演奏技巧,以柔和的拨弦展现曲子中的情感变化,恰到好处的停顿牵引着观众的心神。
《彝族舞曲》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琵琶演奏家杨婷婷,国乐系教师、扬琴演奏家熊俊杰及国乐系学生一同演奏,展现了在朦胧、迷人的彝家山寨夜色下,一群青年人围着火堆欢快舞蹈的温馨场面。杨婷婷收放自如的琵琶拂轮技巧在振奋人心的鼓乐应和之下为此曲更添热烈激昂。抒情段落以悠扬的笛声呈现,营造了恬美朦胧的意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篇章最后,斯塔季宁科·安东演奏俄罗斯多姆拉琴,为观众带来别样的具有独特韵味的《吉普赛狂想曲》。多姆拉琴,这一源自俄罗斯的古老乐器,以其清脆且富有情感的音色而闻名。演奏者通过灵活运用拨弦技巧,让多姆拉琴的音色在旋律中跳跃,如同吉普赛人一般自由奔放。
中俄友谊长存
在第三篇章“中俄友谊长存”篇章中,来自俄罗斯文化中心的高磊与在华俄籍留学生科瓦廖娃·安热莉卡一同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经典歌曲在中俄艺术家的共同演绎下,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跨文化魅力。他们用中文和俄语共同演唱,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文化内涵。
由中俄艺术家们一同演唱的俄罗斯歌曲《卡琳卡》以明快活泼的节奏和富于变化的旋律为听众带来了别样的音乐体验。多个声部交织呼应,使得歌曲的呈现更加饱满立体。
音乐会最后,中俄艺术家携手与观众们一道,以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我和你》为本场音乐会拉上了帷幕。艺术家们借歌曲和谐而优美的旋律和友好真挚的歌词,寄托中俄两国一直以来的友好交流与深厚情谊,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对和平的追求。
演出结束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袁敏道、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王艳霞、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及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切尔内舍夫·马克西姆、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吴丹娜分别为在本场演出中作出贡献的中俄青年音乐家们颁发纪念证书。音乐会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悠扬的乐曲声中落下帷幕。
在本场中俄青年音乐会中,我们领略到音乐交融之美,更见证了中俄两国文化互鉴之深。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在这场盛会中发挥了其独特的魅力,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艺术合作,通过音乐交流,加深两国青年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为两国友好发展注入新活力。
出品 | 艺术实践中心
文案 | 赵玥如、杨一涵
排版 | 闫轩宁
一审 | 亓梦婕
二审 | 李野
三审 | 樊小敏